中国古董网 - 古董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地方快速 | 考古发现 | 拍卖资讯 | 收藏万象 | 投资指南 | 行业新闻 | 艺术信息 | 综合资讯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投资指南 >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T.biz | 商业搜索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信息来源:g-v.cn   时间: 2020-08-13  浏览次数:3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作为一名参与并见证西樵半个世纪建设发展的退休干部,老街坊麦啟添的退休生活不断诠释着艺术人生的内涵,收藏古董、种植兰花和研习书画,在每个领域都颇有收获。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自己收藏的文物,他也经常参与西樵收藏协会的公开展出,让更多街坊大饱眼福。

人物档案

姓名:麦啟添       年龄:83岁

社区:西樵社区    职业:退休干部

出彩语录:做人要真实,做事要务实,思维要创新。

经历困难童年,加入工会改变命运

麦啟添,人称“添叔”,出生于西樵吉水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生于战乱年代的他,饱尝人间苦涩,却不甘于命运的沉沦。1949年,麦啟添刚满12岁。“当时家庭困难,兄弟姐妹多,一日两餐连稀粥都难以维持。一次偶然的机会,父亲认为如果把儿女留在家里,只会与他一样代代穷下去,就托人送我去广州当童工。当时父母很疼爱我,本来不想让我出去大城市打拼,但迫于无奈,毕竟这也是一条谋生之路。我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离开家人,到广州当童工的。”麦啟添说。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麦啟添

到了广州,麦啟添在当时的华贵路131号景记车衣店住下,当起了童工。回忆起这段童年经历,麦啟添感慨地说:“说是学徒童工,其实是给老板娘带小孩,小孩有不欢心,则会受辱挨骂,甚至会挨打,连吃饭都成问题。”这段经历,也在麦啟添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后来,他加入了当时的工会,并被送到学校里培养深造,这才真正结束了辛酸的童工生活。从小学、中学,再到后来被送到中央第一机械部湘潭电机学校(后改为学院)电化专业学习,麦啟添始终保持着一股冲劲,要改变命运的力量促使他不断学习,这也为他日后回乡发展奠定了基础。

1964年回乡投身建设,后成养兰达人

1964年,麦啟添回乡务农,后来担任西樵大队财经大队长。此后,他与一批西樵青壮年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建设当中。在30多年的时间里,他为西樵的工农业发展和西樵山旅游度假区、黄大仙、听音湖等项目的工程建设提出了宝贵意见,并直接参与其中,成为了西樵半个多世纪发展变化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麦啟添

除了积极投身西樵的建设,麦啟添也利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西樵很多兰花爱好者眼里,麦啟添是名副其实的“兰家”。谈起养兰经时,他滔滔不绝,妙语连篇。其实,他与兰花结缘始于童年时期。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麦啟添从改革开放初期就开始养兰花

在当时的广州市培锐小学读书期间,学校教导主任陈少轩是西樵人,经常带麦啟添到家里看兰花。老师讲及兰为王者之香的故事,以及“芝兰生于深谷,不与他人争艳丽,而是默默吐清香”的生活哲理。充满好奇的他,此后逐渐萌发了爱兰之心。麦啟添回到西樵后,便在家里种养起兰花来,当作自娱自赏。1974年,他公差外出时购回一些山兰,在庭院种植,妻子当时不理解,颇有怨言。经历了十多年的辛勤培植,麦啟添兰围内的兰花长势喜人,妻子再没有怨言了。如今,麦啟添建起了大屋。夫妻俩分工明确,他管技术,妻子管淋水,阳台、庭院处处幽兰吐翠,全家都有了兰花的“自留地”。

痴迷收藏古董50多年,对书画见解独特

麦啟添是一位低调的文物收藏爱好者,平时除了阅览古籍、练习书画和写诗歌之外,总是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古董。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麦啟添介绍他收藏的青铜器

“这是唐朝陶俑,这是汉代编钟,这是明朝彩陶,这是清朝的唐卡……”在狭窄的个人工作室里,麦啟添仔细地向笔者介绍他收藏的数百件不同年代的文物。他告诉笔者:“我在50多年前就有了收藏文物的习惯。长年累月,珍藏的文物越来越多,包罗万象,甚至有青铜编钟、秦汉陶俑等珍贵的文物。其实当年购买这些文物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昂贵,也许是因为特殊年代的原因,当时人们对此类文物并不是很珍惜。”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麦啟添喜好收藏名家书画作品

他认为,收藏只是一种兴趣和享受,别无他求。说完,他轻轻地摊开一幅明代的佛像国画,细细品味起来。他告诉笔者,为了让更多人欣赏到这些文物,他打算与政府协商建立公益展览馆,将这些文物悉数公开展出。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西樵麦啟添:古董兰花和书画是我的“三件宝”

▲麦啟添收藏的文物

除了收藏文物,麦啟添在书画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桌面上,他小心翼翼地铺开了宣纸,蘸墨挥毫,一幅颇具个人风格的书法作品随之诞生。他说:“书画要集众家之所长,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如果大家都千篇一律,那今天这种时代的书画早已被印刷作品完全代替了。”说完,他顺手端起旧茶杯,细细品味起来。

撰文/摄影  林衡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樵山社区》编辑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古董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