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马未都还是一个编辑从业者,他机缘巧合进入出版社,这在当时是挺时髦的工作,最重要的是,由于是脑力工作,闲暇的时间比较灵活,所以他能培养自己的业余兴趣,这就是马未都触及古董文物的原因。
马未都非常喜欢古玩,上班期间都要早起去逛摊,但是流动摊这种时常会被打击,所以想要买到古玩,他确确实实渠道有限,但喜欢古玩的兴趣,却被其他有心人给看出来了。
所以后来马未都在出版社工作的时候,就有人找到了他,说自己有办法帮他弄到喜欢的古董。过去没有手机普及,所以这种上门找人其实非常正常,传统人情社会,互相往来也频繁,马未都心想:反正也是个路子,就看看对方能有什么办法。
其实这人的职业是喝街的。当时的喝街和现在不同,有打软鼓的,他们是收破烂的,但是兼着会做点收古董的生意,而马未都又是买主,这一手一买,其实找马未都这个小贩是非常聪明的。
喝街讲究的就是做信息生意,他们活动范围非常高,所以积累了大量经验。他们甚至知道,哪条胡同能喝出东西来,有些胡同因为住的都是穷人,即便喊破喉咙也没有反应。敲敲鼓,那时候的人一听就明白了,但后来这个行当没了,就必须通过沿街走着喊街“有古董我买,有破烂我收”。
马未都当时想试试,但是又嫌丢人,那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让马未都跟在后头,但保持一段距离,只要喊出来马未都立刻就凑过来,东西要是不错打个暗号,小贩买下来后,转手就便宜卖给马未都。
可以想象,这等于现在去乡下收古董的方法,所以马未都通过这个渠道,能收上许多价格便宜的古董,他也是通过喝街小贩才知道:通县(今天北京通州区)能出家具。
只要上网上查查,你就能知道,通州区里城里非常远,即便是骑自行车,还需要几个钟头才能到。但小贩其实并没有撒谎,其实在当年,黄花梨家具由苏州做好以后,从南通起运到达北通,这北通就是现在通州区,东西在通州区下了船以后,再通过商人贩卖到北京城内,如果一次进了十张八张桌子,卖了九张,剩下一张留着自己用,所以才有通州出黄花梨家具。
这些都让马未都打开了眼界,有时候并不是做事情很难,而是你并没有一个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