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供电所供电工人对观海园别墅内的刀熔开关进行检修。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王玉婷 许晓婷 图/记者张奇辉)鼓浪屿老别墅里,供电工人孙世阳望着墙上的开关出了神。半晌,他从工具箱里挑了一把细头螺丝刀,屏住呼吸,一边小心翼翼地滴除锈剂,一边用巧劲拧下螺丝,检查开关中的问题。
尽管还是春天,修好这个德国老开关后,孙师傅身上的工作服湿透了。“修老电器啊,就像在修文物。任何一点不小心,都可能让这些有上百年历史的老物件永久损坏。”
在鼓浪屿,有几名热衷于修“古董”的供电工人。年复一年,他们用智慧、匠心与热爱,让鼓浪屿上的老物件重放光芒。
匠心 拧下两枚小螺丝,要花半个多小时
“师傅,房里的灯不亮了,您能帮忙修吗?”巡线经过百年老别墅“容谷”时,孙世阳被屋主叫住。
“您可找对人了,试试呗!”仔细检查后,孙世阳发现,原来是别墅中近百年的德国老开关失灵了。
老开关螺丝锈迹斑斑,开关壳饱经风霜。戴好绝缘手套,孙世阳握紧螺丝刀,一边慢慢滴除锈剂,一边指尖用力,轻轻拧动。两枚小螺丝,他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额头冒出一层汗。小心翼翼拿下开关外壳,凑近仔细查看,原来,是里面的铜丝氧化了,导电功能不灵敏。“这个绝缘座是陶瓷质地的,薄、脆、缝隙小,手下的力气稍重一点,就会把它损坏。”
孙世阳站在开关边上,反复琢磨解决方案。“有了,拿导线拗成圆形做垫圈,增加电流通过的路径,导电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一试,果然行!开关修好,灯亮了,别墅里一下充满温暖的光。
一百多年前,多元文化在鼓浪屿碰撞、交融,逐步形成了具有东西方文化多样性的现代国际社区。孙世阳说,自己在国网厦门供电公司鼓浪屿供电所工作了十三年,经常会遇到老别墅屋主的求助。
“一百多年前的鼓浪屿,大户人家生活非常精致讲究。这么多年过去了,许多老物件坏的坏、破的破,很难找到人来维修,尤其是一些电器。”孙世阳笑笑,“修这些老电器,在我眼里就像修文物,看着它们在我手里‘复活’,这种感觉太奇妙了!仿佛穿越了时光,一切又回到从前。”
热爱
“百宝箱”里都是到处淘来的老部件
跟孙世阳一样,今年58岁的刘建忠,也日复一日守护着这里的璀璨灯火。他在鼓浪屿供电所已经工作了23年,为了方便工作,他把家也搬到了岛上。
孙世阳和刘建忠有个“百宝箱”,老开关、螺帽、插座……满是充满岁月气息的老电器配件。“都是我们日积月累、到处淘来的。”刘建忠笑称,鼓浪屿上不时有别墅翻修,一些老电器被丢弃。他们看到后,在征得屋主同意后一一捡回来,不仅研究构造,还将可能有用的零部件卸下保存。
一次,在一座老别墅里修琉璃灯具时,刘建忠发现,原本配套的老电线坏了,外面买的新电线和琉璃灯具不搭配。刘建忠就从“百宝箱”里找出一条老式花线换上,保留了老灯具原汁原味的美。“老式花线里的铜芯细如丝,把几股揉成一根时,我气都不敢出,简直像绣花。”刘建忠笑说。
不光动脑筋修小物件,一些大家伙的保护背后,供电工人也花了不少心思。
“很多人看到的也许只是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获得了保护和修缮,其实,整个岛上电的改造也是重中之重。”刘建忠细数道,“中南银行”旧址的用电量比较大,他们建议增加容量;“宏宁医院”旧址原先电表繁多杂乱,他们就想办法整理合并;这几年,他们还一直努力推动岛屿的电气化建设,让供电设施“隐身”,让供电保障更可靠,用更智慧更低碳的方式守护小岛……
有时帮屋主修完电器,对方感激地问需要多少费用。孙世阳和刘建忠摆摆手,“不要钱,要不,您给讲讲老别墅的老故事吧!”
就这样,以前,岛上哪户人家是“蜜饯大王”“酱料大王”,哪户人家慷慨卖了房子解救了许多旧社会的丫鬟婢女,他们都如数家珍。甚至,哪株老树是哪年种下的、哪棵杨桃树鸟儿最爱“光顾”,他们也都一清二楚。
“精心守护鼓浪屿、更好地传承文脉,也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孙世阳和刘建忠认真地说,能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心里非常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