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7日)是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中共一大纪念馆“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第二批藏品发布。
记者了解到,“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自去年10月25日启动以来,社会反响热烈,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
据了解,首批50件文物藏品主要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大部分是党在创建活动、大革命洪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和斗争的重要历史见证物和烈士遗留物,第二批50件文物藏品则主要是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两批共100件文物藏品串联起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实物见证。
首批文物藏品全部来自原有的馆藏,而第二批发布的文物藏品一半以上是新征集的。如李汉俊女儿李声?的“批准入党通知书”、1966年聂荣臻元帅等与“两弹一星”功勋在核导弹试验成功后的合影、第一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的签名队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赵坚同志的荣誉证书、1997年香港回归时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战士保存的纪念盘等。
第二批中,还有一些是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譬如计划票证、通讯设备大哥大、收音机、电视机、手表、拍摄身份证的照相机等。“虽然不能称为文物,但是它们见证了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越来越珍贵,越来越稀缺,也会成为重要的文物藏品。”中共一大纪念馆藏品保管部主任徐云根说。
活动现场,拍摄第一代身份证的海鸥牌老式大型室内落地式座机引人瞩目。建国后,中国公民没有居民身份证,证明自己身份的时候用的是户口簿和单位介绍信。1984年至1991年,是中国颁发居民身份证的试点和集中发证阶段。北京、上海、天津等九大城市相继开展了试点工作。1984年到1985年间,也是照相师傅嵇勇虎最忙碌的时候,他所在的当时南汇地区(今浦东新区)六灶、祝桥、瓦屑、三灶四镇居民,都上他这儿来拍摄第一代身份证。短短一年时间,他就完成了10万多张第一代身份证的拍摄。今天,他将这台见证了时代变迁的“老伙计”捐赠给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用我们老百姓的记忆展现时代发展,也让老物件被更多年轻人看到,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感叹历史变迁,惊叹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回望过去,也激励当下。现场,中共一大纪念馆宣教专员何依玲讲述了上海中心大厦模型背后的故事,这一模型由上海中心大厦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赠予中共一大纪念馆,随后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学生在现场近距离有序观摩了这件模型。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说,在“百物进百校,百讲证百年”活动中,中共一大纪念馆创新方式方法、工作思路,注重仪式感,通过多媒体、沉浸式、馆校合作的模式将馆藏藏品带进校园,带入课堂。
未来,将进一步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故事呈现方式,使中共一大纪念馆的馆藏藏品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材料,成为青少年思政教育的大宝库,进一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励广大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据悉,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市文明办、市文物局指导,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
作者:王宛艺
图片:袁婧
编辑:张晓鸣
责任编辑:顾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