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古董局中局之掠宝清单》(下文简称《古董局中局3》)的改编,一定会引发争议的。如果是马伯庸小说的忠诚拥护者,只能接受小说里男主人公许一城的人设,那么《古董局中局3》对许一城的“重写”,大概率会招致读者的不满。
比如小说中的许一城儒雅稳重、胸有丘壑,有一个恩爱并有孕在身的许太太;但剧中的许一城(屈楚萧 饰)变成一个集天才、叛逆、热血、锐气、痞气于一身的小伙子,没什么许太太,取而代之的是,他与宗室后人海兰珠(陈钰琪 饰)发展出了一段感情。

但真正出人意料的,倒不是人设的调整,而是剧集对小说风格的颠覆与创新——至少在看《古董局中局3》之前,观众很难想到一部以民国为背景的鉴宝戏,可以拍得这么新潮与酷炫。
试想一下,如果一部民国背景的剧集,开篇需要有画外音介绍背景,有几种语言表现形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一个稳重成熟的男中音,以客观的上帝视角娓娓道来。这是影视剧里最常见的,仙侠玄幻剧基本也是这样开头。另一种是《河神》系列那样,以说书为开头叙说前情提要,说书与民国味儿一拍即合。
《古董局中局3》来了个出其不意:它竟然是以rap的形式,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地介绍了主要背景、主要人物;最后一句“得咧,来到东城裴翰林的家,故事一触即发”,洒脱利落收束,拉开故事帷幕。一上来就有股酷炫的劲儿。

不仅如此,《古董局中局3》穿插了大量漫画元素。不少剧情的高潮点,会出现相对应的漫画画面,它们起到的不仅仅是转场的作用。粗犷的线条、明亮的用色、夸张的表情、再配上踩点精准的BGM,也让剧情的风格有着浓浓的热血漫的特点,充满热情、少年意气与想象力。
甚至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莫非《古董局中局3》是漫画改编而来的?热血漫的风格,有助于打破一些年轻观众对于鉴宝戏“老古董”的刻板印象。



跟前两部一样,《古董局中局3》故事层面的首要看点,是鉴宝戏。只要是古董,就有玄机、有真假,每一个赝品背后都是机关算计、迷障重重,要识破赝品的套路,就得懂历史、懂地理、懂文物、懂风水……隔行如隔山,之于观众而言,鉴宝戏带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猎奇感;种种鉴宝手法亦真亦假,只要表现到位,就能把观众唬得一愣一愣的。
在鉴宝戏份的呈现上,《古董局中局3》算是下了功夫,具备相当的奇观效应。以第7集为例,许一城帮贝勒爷鉴宝,三种宝物的表现手法完全不同。
在鉴定一尊玉观音时,有点像是《河神》里的点烟辩冤,许一城进入一个幻境,观音手中的玉净瓶往许一城头上倒下瓢泼大水,许一城发现破绽;在鉴定一个青花瓷时,将青花瓷抛上空,许一城进入幻境,巨大的无脸烟雾观音手托青花瓷,青花瓷旋转,许一城娓娓道来其中玄机;在鉴定一块青铜时,则大量使用特效,让许一城与巨大的青铜器进行打斗,从青铜器的浮锈发现它是赝品……不同的鉴宝戏,不同的表现手法,观众不必是内行,看热闹是管够的。

鉴宝也是鉴人心。“人心”是《古董局中局》系列的另一重看点。无论是五脉内部的权力争夺,代表“真品”的五脉与代表“赝品”的老朝奉的对抗,还是日本人对中国国宝的觊觎与掠夺,都可以落脚到“人心”,都离不开一个“利”字。
《古董局中局3》在各方势力的对抗中,做足悬疑文章。日本人这一条线,讲究的是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剧集增加了小说中并没有的五脉与老朝奉的对抗线,不知是男是女、不露脸、抽大烟、爱京剧的老朝奉,神秘、阴鸷、狠辣,也提升了剧集的悬疑指数和戏剧性。
对国宝的守护背后,是朴素的爱国情怀,这也是《古董局中局》系列主题升华的地方。《古董局中局3》在爱国主题上有新内涵和新表达。主创者将许一城刻画成一个吸纳新思想、打破旧时代“规矩”的新人。他是五脉白门的传人,但与死守“规矩”的五脉时常发生龃龉,屡屡有价值观上的论争。但观众都知道:“新人”最终会胜利,这个国家也会迎来新的面貌。

除了之前提到的男主人设大改,《古董局中局3》遭到诟病的,还有它的感情戏。剧版加大了许一城与海兰珠的篇幅,虽然海兰珠独立女性的人设,不至于让俩人的关系工业糖精太浓,但也会招致观众的普遍不满:毕竟大家是冲着鉴宝戏,而不是言情戏去的。言情线的篇幅,会直接影响《古董局中局3》后续的口碑。
就当前剧情而言,《古董局中局3》还是不妨一看。它给观众带来颇为新鲜的观剧体验,也给一向稳重的鉴宝题材吹来一阵清爽的少年风。